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资讯

黔沪算力牵手:解码 “东数西算” 双向赋能新范式

发布时间: 2025-04-30 15:53:25 来源:南数网络

开篇:从 “政策输血” 到 “产业造血” 的协作革命

黄浦江畔,一场打破常规的产业对接会正在重塑东西部协作逻辑 ——11 月 28 日,贵州 12 家大数据企业带着 “算力券”“场景清单”“政策礼包” 走进上海,与沪上科技企业展开 “算力相亲”。这场以 “东数西算” 为纽带的精准对接,不再是西部省份单向的政策宣讲,而是聚焦 “东部技术 + 西部算力”“上海市场 + 贵州场景” 的双向赋能:当贵州的绿色算力遇见上海的创新技术,当黄浦江的资本活水注入黔贵大地,一幅 “算力联姻、数据通婚、场景共生” 的产业协作新图景正徐徐展开。

一、算力协作:构建 “东西双向” 算力共同体

1. 调度平台打通 1500 公里算力动脉

在上海张江的 AI 制药企业实验室,科研人员正通过贵州算力调度平台调用贵安新区 50.863Eflops 算力 —— 这里 85% 的算力来自国产化智算芯片,药物分子模拟耗时较传统方案缩短 40%,成本降低 30%。这得益于两地算力平台的深度互联:
  • 技术互通:上海浦东算力调度平台与贵州枢纽节点实现数据直连,东部企业可按需调用西部算力资源,形成 “模型在上海训练、算力在贵州释放” 的跨域协同。某金融科技公司利用贵州算力进行量化交易模型训练,单次训练成本从 80 万元降至 50 万元,迭代速度提升 2 倍。
  • 成本优势:贵州年均 17℃天然冷源与 0.35 元 / 度电价,使数据中心 PUE 低至 1.12,算力成本仅为上海的 60%。《流浪地球 2》《三体》等现象级影视作品超 30% 的特效渲染选择贵州,正是看中其 “绿色算力 + 规模效应” 的双重优势。

2. 西部算力家底:从 “数据仓库” 到 “智算引擎”

贵州的算力基础设施已形成全国竞争力:
  • 规模集聚:20 万架标准机架、225 万台服务器承载能力、13 万张智算芯片部署,华为、腾讯、苹果等 500 强企业数据中心集群落地,构成西部最大的 “算力粮仓”;
  • 网络通达:构建 “3 毫秒集群内、10 毫秒到成渝深、20 毫秒覆盖京津冀长三角” 的三层时延圈,成为全国唯一实现 “重点城市 20 毫秒算力服务圈” 的枢纽节点,让西部算力能以 “光纤速度” 响应东部高频交易、实时渲染等低时延需求。

二、数据要素:从 “资源优势” 到 “产业协同” 的价值跃迁

1. 数据流通的 “贵州试验” 破局要素市场

作为全国首个数据流通交易试点省份,贵州正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协作动能:
  • 制度创新:即将出台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》,开放政务、电力、时空等 12 个行业数据专区,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聚集 900 家数据商,率先试点数据资产入表、要素登记,为企业数据开发 “保驾护航”。上海数据挖掘企业可获取贵州黄牛养殖、蛋鸡产业等农业数据,开发 “数据 + AI” 养殖模型,助力本地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25%。
  • 场景落地:贵州轮胎、惠诚面包等企业已接入 “数智黔乡” 产业数联网,通过上海企业的数据模型优化生产流程 —— 贵州轮胎 5G 全连接工厂的缺陷识别时间从 10 秒压缩至 2 秒,良品率提升 3%,成为 “上海算法 + 贵州场景” 的典型案例。

2. 产业链 “三清单” 精准对接协作需求

贵州以 “一图三清单” 明晰产业协作路径:
  • 上游硬件:龙里新华三服务器产线年产 10 万台,诚邀上海芯片设计、服务器零部件企业共建硬件制造集群,目标形成 “研发在上海、制造在贵州、应用在全国” 的硬件生态;
  • 中游运维:21 个大型数据中心催生年均 30% 增速的运维市场,贵阳贵安正打造智能化运维平台,欢迎上海 IT 服务企业参与开发,预计 2025 年运维产业规模突破 200 亿元;
  • 下游应用:70% 的软件业收入来自云服务,华为云 “8+4” 行动聚焦煤矿、酱酒等 8 大特色行业,期待上海大模型企业落地 “贵州场景”—— 如基于茅台镇酱酒生产数据,共建基酒品质智能评估模型,破解传统酿造依赖人工经验的瓶颈。

三、场景开放:让 “实验室技术” 在贵州落地生根

1. 万企融合催生千亿级应用市场

贵州正成为数字技术的 “最佳试验田”:
  • 工业场景:2.5 万家企业上云,贵州轮胎 5G 全连接工厂、磷化集团智能矿山等项目开放 AI 质检、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场景,邀请上海工业互联网企业共建行业大模型,目标打造全国首个轮胎行业智能化标杆;
  • 民生场景:“贵人家园” 平台覆盖 21.4 万市场主体,“智慧医疗” 开放影像 AI 诊断、远程手术机器人等 122 个需求场景,上海智慧养老企业可优先落地遵义、毕节等老龄化地区,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民生产品;
  • 城市治理:贵阳 “城市数据大脑” 实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 18%,欢迎上海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商参与 “算力 + 政务”“算力 + 应急” 开发,例如利用贵安算力构建洪水预警模型,将灾害响应时间从 30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。

2. 政策组合拳降低企业落地门槛

  • 算力券补贴:2024 年发放 1 亿元算力券,企业购买贵州算力可抵扣 30%-50% 费用,上半年已带动 20.46 亿元算力交易,某初创企业使用算力券后,模型训练成本直接 “腰斩”;
  • 立法保障:全国首部《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》实施,明确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标准、数据资产登记流程,为企业数据开发扫除制度障碍;
  • 资金支持:50 亿元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算力调度、行业大模型等协作项目,上海企业落地可优先申请贴息贷款、税收减免。

四、未来展望:绘制 “东西协同” 算力经济新图景

按照 “3533” 战略,到 2027 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将形成 3000 亿元集群,而上海正面临算力成本高企、场景饱和等挑战,两地协作的 “化学反应” 正加速显现:
  • 短期见效:2024 年沪黔算力交易额突破 50 亿元,10 家以上上海数据服务企业落地贵州,形成 “算力飞地” 示范项目;
  • 中期成势:共建 3-5 个行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(如生物医药、金融科技领域),构建 “上海研发 — 贵州算力 — 全国应用” 创新链条,预计带动相关产业增收 500 亿元;
  • 长期引领:推动贵州算力纳入上海 “城市算力网”,形成跨区域算力资源调度的 “中国方案”,成为 “东数西算” 国家战略的标杆性协作样本。

结语:双向奔赴重构数字经济地理

从 “数据存储基地” 到 “算力协作枢纽”,贵州的招商转型揭示:东西部协作的核心不是 “资源搬家”,而是 “优势嫁接”—— 上海的技术创新力、资本活跃度与贵州的算力承载力、场景丰富度,正在构建 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 的产业共同体。当 “东部智慧” 遇见 “西部算力”,当 “上海市场” 对接 “贵州场景”,“东数西算” 不再是简单的算力迁移,而是一场重塑数字经济版图的深层变革。正如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局长谢强所言:“我们不做‘算力搬运工’,要当‘生态共建者’—— 带着‘算力券’‘场景清单’‘政策大礼包’,期待与上海企业共绘‘黔沪同心圆’,在数字经济新蓝海中共赴双向奔赴的星辰大海。”


(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阅读,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、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。)
黔沪算力牵手:解码 “东数西算” 双向赋能新范式 第1张